学生工作部

欢迎您访问:学生工作部
2022年学生工作部(处)工作计划

2022年学生工作工作计划

2022年,学生工作部(处)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相关建设和发展目标,聚焦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和德育案例,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大地情怀、精诚特质的新时代“湖湘工匠”,为学校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动力和坚强保障。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工作思路:结合教育部工作要点,以学校“十四五”规划为指南,坚持“人人都能出彩”的成长性发展理念,实施“345”千日培养计划,“学生工作处主导、二级学院主管、辅导员主抓”的学生管理模式下,激励—唤醒学生内在潜能,以迎接中共二十大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和“四史”教育,按照“基础工作优化、项目驱动深化、特色创新亮化”的学生思政工作模式,通过“抓实基础,重项突破,外拓内提,破局创新”,使学生工作“可感可知,全年无责任事故”。

(二)工作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编制并实施《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学生成长规划》。

2、学生治理目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学生成长可视化,初步探索与高水平高职学校相适应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3、队伍建设目标:以湖南省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契机,制定《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实施方案》,培育2-3级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力争1-2立项为省级。

4、三全育人目标:优化心理育人、劳动育人、资助育人等育人环境,培育2-3个校级德育特色案例。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抓好四支队伍,提升工作水平

1、专兼职辅导员队伍。

2、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队伍。

3、德育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4、学生公寓管理教师队伍。

(二)强化三项建设,提升工作效果

1、强化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助推学生管理制度化。

2、强化主题班会规范建设,助推学生教育专题化。

3、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助推学生成长可视化。

(三)推进三项育人工程,提升工作质量

1、心理育人工程。

2、资助育人工程。

3、劳动育人工程。

(四)打造三项学生典礼,树立工作品牌

1、打造202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

2、打造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

3、打造2022学生年度“表彰典礼”。

三、具体措施

(一)思想引领——导方向

1、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合。喜迎中共二十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支部成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形成政治学习记录。全年有计划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作用,形成支部工作记录。

2、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以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抓手,以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为重点,认真组织学校第九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和积极备战湖南省高校第九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学工系统信息平台为依托,抓稳抓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全年举办3-4期辅导员培训,形成“学生处普训+导师团队专训+二级学院轮训”模式,计划开展暑期外出培训班。以12个班会主题,继续推进辅导员主题班会育人工程,提升辅导员育人效果。

3、开展思政实践育人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22年“两会”、七一、国庆、迎新等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的关键节点,开展“话两会、共成长”、“我是宪法小卫士”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青春表白我的党”演讲比赛、学生篮球赛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4、实施思政项目驱动。以学生成长型发展育人为主线,以三全育人为驱动,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工作特色创新项目为抓手,争取立项一批省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8-10个校级学生工作特色创新项目,建设并结项10个资助育人项目,并依托二级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立和运行,全力推进在建省级思政项目的建设和结项。

5、探索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以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契机,组织2022年校园“十佳辅导员”,整合与优化资源,建立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依托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进行集体备课、德育研讨、专题培训、经验交流,将工作室名班主任(辅导员)成员和新进辅导员学员的传帮带教紧密结合,促进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学生管理——提内涵

1、执行公寓管理制度,明确三级责任。进一步落实“1234”寝室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工作处和各二级学院在公寓管理中的职责,推进落实各二级学院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落实二级学院公寓管理月考核机制,细化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班级的管理责任。优化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用电安全、饮酒和吸烟等文明行为的检查和考核力度。执行二级学院领导带头定期走访学生寝室制度,对领导高度重视下寝工作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处进行纪实登记,并纳入公寓考核加分项。

2、创新公寓管理工作模式,推进实施三优三化。根据学校后勤改革和机构合并人员安置的要求,创新学生公寓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即学生处主管,外包公司统筹,即采取“学生公寓服务整体外包+部分岗位校内安置”的模式。通过合理安排新进宿管人员上岗,组织公寓管理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消防应急培训,制定岗位作业标准,建立公寓管理人员考核细则和优秀宿管老师评选机制,推进实施三优三化,即:优化学生公寓园区看板展示,做到管理制度可视化;优化学生公寓管理登记制度,做到管理过程痕迹化;优化学生公寓寝室文化建设,做到管理成果特色化。

3、提升学生公寓住宿条件,推进公寓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学生公寓入住环境改造,一是推进学生公寓5、6、7、8栋暑期家具改造项目,提升学生入住环境;二是推进新生入住寝室软硬件提升工程;三是推进学生公寓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改造和使用,四是运用好学生公寓电力报警系统,杜绝违规用电行为的发生,五是制定2022年学生公寓入住方案,运用好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优化新生床位分配。通过落实公寓老师一日三巡、学生干部一日一检查、辅导员一周三下寝,各二级学院联动检查,结合信息化系统,提升学生公寓日常管理效率。

4、实行公寓多级督查,开展7S评比。重点对学生的日常卫生和消毒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养成每周两次大扫除,每天一次整理、一清扫、一消毒的习惯。加强公寓进出管理,学生一律凭证出入,严防学生串寝。重点检查学生晚未归,每天及时通报。加大监督和评比力度,形成学工处、二级学院、各楼栋、各班级多级检查监督机制。开展7S文明(标兵)寝室评选活动,提升学校文明寝室率。

5、强化违纪学生预警和跟踪管理。强化违纪学生预警教育和跟踪管理。通过主题班会十二系列,整合、优化和共享课件资源。建立违纪学生电子台账,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学生手册》,在学生工作网络平台上通过《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考试,方能撤销已受处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6、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评价。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思想发展、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社会服务发展”四个维度制定学生成长标准,对学生素养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生成长与规划提升手册》,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自身成长规划。建设学生管理系统平台,采集、整合教务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资助管理系统等数据,实时记录学生个人成长轨迹,帮助学校和学生自身随时监测学生个人发展状态。

(三)心理育人——促和谐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辅导咨询、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以危机干预保底线,个体咨询化困境,素质训练促发展,生命教育树意识,课堂教学播知识为主体思路,打造“两手抓四步走”心理育人新模式。

1、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在现有课堂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网络课堂建设,丰富实践课堂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线下主课堂+网络微课堂+实践大课堂”的三维立体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心理课堂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拓展心理调适技能,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生命观、友善观、恋爱观、学习观、成败观、就业观。继续实行心理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引导任课老师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持续提升课程质量,扩大课程覆盖面及影响力。

2、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品牌活动和育人阵地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广泛运用门户网站、易班、微信公众号,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继续开展“21天成长训练营”、“感恩遇见、携手成长”心理知识宣传进公寓、“你好,大学”新生适应等特色活动,鼓励二级学院组织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文体娱乐活动、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积极心理体验活动,力争做到心理育人活动“一学院一品牌”,全校形成“1+8-N”的心理育人特色活动模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

3、优化咨询服务,提升咨询水平和专业素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关注等制度,为师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室周一至周日下午、晚上面向学生免费开放,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学校、行业、社会优质资源,聘请校内外专兼职心理教师,遵守咨询伦理规范,严守保密原则,做好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执行“四个计划”即针对心理问题学生的精准辅导计划,针对心理困惑学生的阳光心灵养成计划、针对全体学生的自助助人能力养成计划和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成长计划,促进心理帮扶精准化和专业化。通过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人成长体验、同行交流分享,持续规范培训,提升咨询师专业素养。

4、强化预警干预,健全排查机制和干预机制。积极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素质测评,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和科学性。针对心理健康素质测评发现需重点关注的同学,通过一对一访谈或成长辅导等形式进行预防干预,培育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开展全校班级每月一排查,重点学生每月必关注的心理排查工作。进一步推进加强心理健康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五早”预警机制,完善一名危机学生、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五个一”干预机制。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拓展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湘雅博爱医院的合作方式,搭建绿色转介通道。

5、推进平台建设,落实条件保障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骨干、辅导员与兼职心理咨询师为补充、心理干部与朋辈辅导员为桥梁纽带的工作队伍,完善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激励考核体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尤其要克服场地困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项目的整改完善工作,启动湖南省心理示范中心的项目建设工作。确保专职教师每年参加专业培训每人不少于40学时,参加案例督导每人不低于12学时。定期针对辅导员、宿管老师、学生干部等队伍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心理工作技能。加强对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结果纳入二级学院工作年度考核。

(四)资助育人——解学困

1、“四个精准”着力推进系统化资助机制。促进学生资助政策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在过渡期内对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孤儿等特殊困难学生以及脱贫人口中易返贫致贫家庭子女给予重点关注优先资助。全面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服义务兵役学生资助和各项奖、助学金政策。进一步做好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监督工作。公布学校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健全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以院、校两级监督巡查小组,并由相关领导带队以宿舍走访、个别交谈等形式对资助工作进行督查与回访。指导建立高技学生、新疆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资助。探索建立省内生源特困大学生救助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机制,实现资助工作对象精准、力度精准、方式精准、督查精准。

2、“内优外拓”提升我校学生资助管理水平。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对学生资助资金的监管。进一步优化校内资助,设立校内助学金,提高校内资助标准。持续开展贫困生座谈会,推进各级老师与贫困生交流,深入开展暑期贫困生走访,不断提升校内资助精准度。统筹资源,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提倡学生自助成长。继续开通暑期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及时做好政策咨询和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推进建立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学校资助工作效率,提升资助数据精准度,不断提高我校学生资助智能化水平。外拓资源,广泛发动、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建立校外基金和企业长效资助机制,适当拓展校外社会资助,成为国家和校内资助的有效补充。逐步形成国家资助、校内资助、社会捐助和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

3、“三信两课一典礼”全面深化资助宣传和育人工程。多形式、多渠道、全学段组织开展资助宣传活动,提高资助宣传的覆盖面、知晓度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学生资助宣传画、宣传标语征集活动,组织开展“资助宣传大使”评选活动。认真落实“三封信”“两堂课”制度,深入开展“学生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和“万名教师进万家”走访活动。完善学校学生国家奖学金、自强奖评选工作,加强资助工作成效宣传,深度挖掘先进典型,宣传学生励志成长事迹,讲好资助故事,扩大社会影响。针对受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深入挖掘和宣传受助学生中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年度表彰颁奖典礼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4、“培训调研”着力增强学生资助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优化工作方式。深入二级学院、班级开展学生资助专题调研,帮助二级学院发现资助问题、解决资助难题,合理分配学校学生资助资源,推进学校资助工作一盘棋的新格局。二是加强培训交流。针对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围绕资助政策、资助程序和系统操作等方面,分期分片分学段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增强队伍活力。加强学生资助系统横向交流,组织学生资助工作考察和交叉调研。三是开展学生资助理论研究。以我校“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为引领,以省学生资助研究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学生资助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推进完成“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结项,打造典型资助育品牌活动。

(五)劳动育人——强素养

1、逐步完善“1+2+N”的课程育人模式。利用实践教研室资源,开展劳动育人理论研究,优化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做好劳动育人工作,形成“一个核心、两个服务、N个结合”的课程育人模式:1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服务自己、服务他人,重点结合专业拓展的劳动实践活动的育人模式。

2、厚植意识,形成“尊重劳动”的育人氛围。通过开展主题动员班会认识劳动、专项劳动实践活动领悟劳动意义、课后总结分析劳动实践育人心得、奖评劳动先进个人和集体等,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学校劳动育人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学生工作部(处)

                                   2022年2月27日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