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班第四期:学史增信专题研讨资料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史学习教育

中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1年4月25  

 

 




学史增信 信守不渝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书记  龚声武

2021年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学史增信是关键、是保障、是要义。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安排,下面我结合专题学习和这一段时间来的自学,谈几点体会。

一、学史增信,在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增信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有所信,方有远行”,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一是要在党史学习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一百年来,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此,要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历程,深刻认识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传承者、捍卫者、践行者。

二是要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我们党在近代中华民族的艰辛探索、百年长期奋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习党史,就要深入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从灵魂深处、情感深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是真理给予我们的底气,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信心。

三是要在党史学习中坚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百年党史,叙的是奋斗,讲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从经验中获取前进力量。一百年来,我们党在成功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坚毅。学习党史,就是学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宝贵经验,探究复兴时期的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中获得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二、学史增信,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中增强本领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一是要学懂新思想。就是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二是要弄通新思想。就是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要做实新思想。就是要把党史学习、理论学习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要在党史学习中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知行合一,切实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学史增信,在实现工程梦想的实践中增光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学史增信,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而是要把“增信”成效转化为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作为工程职院的一名党员干部,要在实现工程职院梦想的实践中贡献力量、增光添彩。

2020年,在省厅的极端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各方面广泛的认可。学校被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评为湖南省2020年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前十强(排名第8名);被省科院、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评为湖南省职业院校“育人成效20强”(排名第11位);在GDI智库发布的“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1)”中,学校全国排名311位,湖南省排名19位,全国较2019年提升了14位,全省较2019年提升了1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发展信心,坚持办学定力,强化“进位争先”意识,以“等不起”的发展紧迫感,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定信心,奋进工程梦。2019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全面建设六个校园”目标任务,明确了建设具有自然资源鲜明特色、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资格的美丽和谐幸福高水平高职学院的奋进目标。按照省厅党组关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对标特高校、挺进前十强”的战略定位。这就是我们工程职院的梦想,这是省厅党组、学校党委在广泛听取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对学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符合实际、是切实可行的,也充分体现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实现它。

二要开工蓄势,提振精气神。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政策,全体师生对学校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但对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我们总的来说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还需要我们着力提振全校师生的“精、气、神”,激发潜力、潜能,让岗位成就事业,让干部担当作为。下一步,学校要继续以制度设计为牵引,打造精干高效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推动学校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要深入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明确各类人员聘期岗位基本职责与关键绩效指标,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岗位聘用与绩效考核联动机制;要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突出成果,强化考核,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点支持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着力打造高端人才后备力量;要强化实施目标考核机制、重点工作督查机制、问责机制等,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三要凝心聚力,抢抓新机遇。在今年的年初新学期开学工作会上,我就强调要抢抓机遇,把力量集中到推动到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来。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好政策,省厅也全方位对学校给予了极端支持,这些是我们学校事业发展的绝好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些机遇,把智慧和力量拧成一股绳,开好局、起好步,奋力书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习总书记强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我们擘画的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全面建设六个校园”目标任务和“对标特高校、挺进前十强”的战略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自然资源鲜明特色、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资格的美丽和谐幸福高水平高职学院”的美好愿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以如山信仰、如铁信念、如磐信心推动各项工作掷地有声!

 

将理想信念熔铸成干事创业强大伟力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副书记、  陈建军

2021年4月25日)

 

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本人坚持边读边想、边学边思,现对照“学史增信”专题研讨相关要求,结合近段时间的工作实际和学习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玉非精琢难成器,铁经百炼而成钢。信仰信念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既需要砥砺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毅力和意志,也需要在经受斗争历练、战胜诱惑挑战中增进定力和智慧。因此,学史增信就是要把学习党史的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一、在学史增信中强化政治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实、听清时代脉动,深刻洞察我们党在处理重大选择、重大转折、重大挫折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守执着、历史清醒、科学态度和胸襟视野,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解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勿忘苦难辉煌,牢记初心使命。深切感悟党的百年历程中是经过怎样反复比较和总结,坚定执着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二是警惕带偏抹黑,把牢前进方向。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越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且越走越宽广的今天,越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今天,一些反华势力想方设法污蔑抹黑我们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歪曲否认我们在民族振兴征程中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用所谓的“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妄图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带给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通绞杀抹灭。因此,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前仆后继中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要从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中深切体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要从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脱贫攻坚中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继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火眼金睛”,扫除发展道路上的一切“牛鬼蛇神”。

二、在学史增信中强化发展定力

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奋斗百年路,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特别是保持发展定力,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认准了的路,就要坚定走下去、坚实走出来。因此,保持发展定力,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咬定转型不松劲、矢志转型不动摇、奋力实现转型发展蹚新路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通过学史增信,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所需战略定力。一是把准发展脉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凭借“任你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的十足定力,勇立于时代的潮头。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总结规律、提高本领,不断提升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更应带着一颗敬仰之心认真研读党史,做到以坚定的信仰武装自身,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努力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待问题,凡事要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层,持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特别是,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学校也正处于专业升本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善于从国家职业教育趋势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准学校改革发展与当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举措,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二是树立创新思维。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全世界展示了创新的力量。我们党凭借创新精神从昨天走到了今天,也必将凭借创新精神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理念,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十四五”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确定具有时代特征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优化教学管理,深化“三教”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三是涵养师生情怀。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始终血肉相连。共产党人始终以铮铮铁骨担起民族大义,以拳拳丹心唤起民众,在与群众的相濡以沫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着眼学校发展,我们更要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始终走群众路线,一切从师生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着手,一切从涉及全校师生的核心利益出发,真正把师生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支持和参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师生,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优异成绩。

三、在学史增信中强化作风定力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从革命时期旗帜鲜明提出“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到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号召清扫官僚主义作风,到改革开放强调的“实事求是”,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我们党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坚实成效。一是持续攻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打好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持久战,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用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动向新表现,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入推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以风清气正促进心齐事成,以担当作为实现千秋伟业。二是制度保障。从根本上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典型的作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重视建章立制,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功能作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三是标本兼治。历史实践证明,孤立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没有针对性,达不到深入的目的,而且会出现“空对空”“两张皮”等现象。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思想作风与工作方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群众路线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日常监督长效机制,常抓以治本,抓细以克难,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切实效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党团结带领人民闯过激流、越过惊涛骇浪、战胜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牺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惊涛骇浪,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理想信念,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全世界范围内谋求国家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学校全体党员干部更要在学史增信过程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无敌强大的前进定力,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迈开新步伐,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推动学校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历史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心中有坚定信仰,脚下有无限力量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李武初 

2021年4月25日)

    

 

学史增信,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不断汲取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更加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晰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学史增信,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前辈先烈的事迹中补足精神之钙,从党的奋斗征程中筑牢思想之基。从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从党应对危局困境、不断攻坚克难的历程中夯实根基;从我们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立场中增强底气。

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使命在肩,尽显担当和责任,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以史鉴今、以史明理,以史聚力。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在学史中增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历史上没有一种学说有马克思主义如此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也从来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深地改变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对它如此害怕;也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让维护资本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理论家为驳倒它而绞尽脑汁、劳心费力。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一次一次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消灭、被驳倒,可是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失败,是一种僵化体制的失败。它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是因为当政者创造性地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应用马克思主义,而是走了一条由教条主义到修正主义,到最终解散共产党取消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走了一条由深陷泥潭到彻底没顶的道路。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践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品质,也是其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作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在明理中定信,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

新时期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必须加强学习,深刻理解,主动创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不是自发地产生的,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获得的。政治上的力量来自于理论上的修养。无产阶级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可以说,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胜利,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胜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就更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正确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才能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江泽民同志提出:“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纠正许多领导干部陷入日常事物、放松理论学习、不注意思想政治动态的状况,切切实实地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

    在实践中自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学史增信,增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埋藏在中国人民心中非常强烈的愿望和梦想。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的历史作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经过百年的艰苦斗争和艰辛探索,把一个曾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今天日益富足强大的新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用百年不懈奋斗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导全党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判断历史大势,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政治定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学习党史不仅可以明理,更可以增信,我们国家从落后挨打到现在的繁荣昌盛,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了解历史才能看得更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更远。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学校实现“六大工程”“六个校园”的宏伟蓝图为阶段目标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也在向“具有自然资源鲜明特色的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资格的美丽和谐幸福高水平高职学院”的总体目标迈进,我们要以党史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将思想统一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工作落细落实上来,把状态统一调整到真抓实干上来。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党史教育活动中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谱写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史增信   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柒文英

2021年4月25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 引起了国民党的分裂和国民革命阵营内部的混乱. 4月6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幸被捕。他与敌人英勇斗争,严守党的秘密竭力掩护和解救同时被捕的同志。在《狱中自述》中,他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钊自束发受数,及矢志努力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从容就义,表现出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树立起理想信念坚定的标杆。当时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倒在血雨腥风之中。他们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之光。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党员、干部学史增信,就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前辈先烈的事迹中补足精神之钙,从党的奋斗征程中筑牢思想之基。

学史增信,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指引。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深刻的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去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被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如何改变中国和世界。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学史增信,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每次学习党史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理想信念的升华。为什么每一次面临艰难险阻,总有无数共产党员奋勇向前、义无反顾?为什么面对每一次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共产党人站出来领导人民走出困境,走向胜利?为什么事关人民群众的大小事,总有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究其原因,在于内心抱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做下来。近期看了湘剧《大地颂歌》更加清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起奋战在扶贫一线,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因而才能创造了记载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面临怎样的狂风暴雨、都无法撼动坚如磐石的信念。

学史增信,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信心,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南湖上的红船,走到天安门上的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巨大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稳步跨入引领时代的伟大历史性的新时代。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与世界强国平等对话,洗刷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我们可以面对强势的霸权,直接说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具有胆气和底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

信仰如灯塔,给我们指明方向,信念如磐石,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不动摇,信心是养分,在事业前行中勇往直前。尽管征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我们已经作出选择,就会满怀信心、义无反顾地奋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则故事,1920年早春的一天深夜,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柴屋内,一个年轻人正在埋首奋笔译书。母亲爱子心切,特意端来粽子和红糖。走到屋外,她还特意问道:“红糖够不够,要不要再给你添一些?”青年应声回答:“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他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就是早期革命活动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那年早春,他正致力于将《共产党宣言》通篇第一次译成中文。1920年8月,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面世。从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学史增信 有信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下高质量推动工作、有信念,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不动摇、有信心,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作为高职院校纪检工作者,主动适应学校高质量的要求,以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勇气,做到自身正、自身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及时找到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严守权力边界,坚持把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问责从严的准则,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做好监督,切实履行执纪、问责的职责,高质量的履职来保障学校高质量的发展。

 

 

 

 

 

 

 

坚定不移跟党走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 副校长  吴铁平

2021年4月25日)

 

 

    四月的阳光,暖暖的让人心醉;四月的微风,带着一丝丝的凉意;四月的天空,传来阵阵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多么动听而感人的歌声,情之切切、响彻天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是的,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旷世之作是著名音乐家曹火星于1943年的一个晚上,怀着激动的心情就着一盏小油灯在堂上村的一间厢房里,成就了这首红歌经典。写成后,这首歌很快就在当地群众中传唱起来,随即唱遍了小山村、唱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这首歌像长了翅膀,从地方唱到部队,从乡村唱到城市,从抗日战争唱到革命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唱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一首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凝聚力与生命力呢?因为这首歌以真挚的语言、质朴的风格、流畅的旋律,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唱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唱出了一个历史铸就的结论,唱出了一个历史真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这是为什么 ?

首先我们应清楚人民的期盼是什么?

人民是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团体,要清楚人民的期盼,先清楚个体的期盼。《三字经》中有“人所食”是指人一生下来就需要五谷杂粮,才能维持生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抵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他包含人的自尊和外部认同。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马斯洛这一理论强调了以人为本,揭示了人成长的规律,阐述了人作为个体的期盼是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

中华民族(英文:Chinese nati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即中国人民。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不同工作所属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所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各个阶层正在逐渐分化开来。不同的阶层和团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利益观。其共同期盼是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其最根本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简言之,就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期盼与民族期盼的关系。个人期盼必须服从民族期盼,舍小我顾大我;同时民族期盼包含个人期盼,服务于个人期盼;二者是相互相成,共同促进,不断完善。

其次我们应清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历经百年。成立当时仅有50多名党员,一路走来,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发展壮大,已成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爱戴,主要是:

一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受剥削、受压迫、受欺凌、受奴役的旧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富强,亿万人民翻身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他不仅让中国人民了站起来,而且有了生存的权利,有了安全保障,更拥有了做人的尊严。

二是中国共产党是秉持“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的理念,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困难、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政党。经过100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领导全中国人民于1958年建立了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成果,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国家实现了繁荣富强。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至强起来的转变。

三是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人民利益至上,生命至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作为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凝聚成建设国家,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最好的机遇、最好的竞技平台、最好的路径。

四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革新进步,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加强自身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于治忧乱”,勇于担当尽责,保持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各级党组织都设立了纪检监督机构,对腐败分子采取零容忍。

五是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政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成世界各国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贸易自由化,反对单边主义,坚持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先进和落后都一律平等;提倡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她忠实地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一建立起,就忠实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建党目的与人民的期盼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自己的党。

再者,实践证明跟党走是正确的选择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大地经过长年战乱,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人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荡涤旧社会的污泥卓水,建设新家园,迅速的医治中国落后的创伤!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颓废之势,使中国重新焕发了生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古老的中国正日新月异,勃发出迷人的魅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走进你我身边,医疗,体育不断取得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开放的中国,正屹立于东方!我们用三峡工程告慰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我们用二弹一星实现毛主席中国富強的中国梦,我们用香港,澳门的回归,告慰一百多年来,为民族奋斗而牺牲的先烈们的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变成现实。中国梦犹如前方一盏明灯,吸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又如一座高峰,召唤着中国人民勇敢攀登。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勇攀这座高峰的领路人和前行者,登山的道路虽然艰难,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到达梦想的山顶。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处处以民族大局为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史诗、描绘出一篇篇雄伟的画卷;喜看今朝,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展望未来,梦想之花终将盛开!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和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个人品质。依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将个人理想与民族梦想完美的融合,不断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一一中国梦!言而总之,就是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是实现个人小我与民族大我共同发展进步的必由选择!


 

 

 

 

 

 

 

 

 

 

 

学史增信,牢记使命担当办实事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张国辉  党委委员 副校长

2021年4月25日)

    

学史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党从历史中获取滋养、满怀信心开创未来的重要保证。全体党员在学习党史中要深刻领悟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增信”要求,深刻理解学史增信的要求,感悟百年党史的增信历程,从党史中获得增信的不竭力量,我们的信仰和信念才能更加牢固。今天我围绕“学史增信”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共同交流学习。

一、对标目标,深刻理解学史增信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把握,在这四个目标中,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明晰学史增信的目标要求,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学史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史,真正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更清醒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教育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从而更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深刻领悟生命诚可贵、信仰价更高的价值追求,始终把牢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守住底线、永葆本色。

     二、学懂弄通,深刻感悟百年党史的增信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全体党员要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把握,增强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懂弄通,深刻感悟百年党史的增信历程,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在建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始终铭记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始终铭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保持为党分忧、为国尽忠、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学深学透,牢记使命担当办实事。

学史增信,必须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体党员干部要继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学史增信,关键在于坚定发展信心。无论是政治信仰,还是党性修养,都要依靠理论学习来武装,最终在发展实践中去淬炼、去印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学习之“矢”要射的“的”,就是今天正在做的工作,也就是要联系工作实际学。一个人的信念是否坚定,要看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经得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扰,能否经得住名利、美色的诱惑,能否经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党的百年历史足以证明,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什么风吹浪打甚至狂风暴雨,他们都毫不动摇。坚守信念,体现在无需别人敲打、无需外力推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坚守信念,就能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管有人或无人监督,都严格按照既定规程出色完成任务;坚守信念,就能坚持原则,决不敷衍塞责。

当前,有的党员干部,面临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时,存在畏难情绪、干事激情不足、进取精神不强等问题,说到底,还是发展信心不坚定。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学校建校以来的艰苦奋斗历程、“十三五”所取得的成就、“十四五”的发展规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教育行业特点、工作领域,切实把立德树人、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学史增信践行的重要目标,坚定信心,找准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学史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体现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学校六大工程、六大校园建设出实效。

 

                        

 

 

 

 

 

 

 

 

 

 

 

 

学史增信,坚定信仰担使命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副  玉小冰

2021年4月25日)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第二阶段“学史增信”,从学、悟、行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

第二阶段党史学习,深入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深入研读了毛泽东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学习了许达哲省委书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的讲课》。

二、悟

(一)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金一南将军在《走向辉煌》一书中言:百年中国的政治舞台,各种力量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不乏机会走到前台表演一番,但有谁能够救中国于水火?在守护民族利益和捍卫国家安全的面前,这些政治力量是多么的衰落和多么的软弱……”,“100多年来给中华民族的教训,一个比一个惨痛,一个比一个沉重!”“无穷无尽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震惊中外、艰苦卓绝的奋斗向世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东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就可以轰破中国国门肆意掠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是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重新凝结为一个整体。新中国的巨大进步证明:100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所有政治力量当中,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最坚决、最有效地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终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一战,让中华民族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梦想,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

学习党史,让我想起哺育我成长的美丽的家乡——尽管土地肥沃,人民勤劳俭朴,然而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亦闹过饥荒饿死了人,我爷爷就在50年代的饥荒中饿死的。60年代,全民参与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使整个乡镇几千亩农田获益,自那之后,纵然天灾再严重,粮食收成仍能保证家家温饱,逢年过节生产队亦有鱼有肉分,家家户户均有分成。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乡公路通到了村口,虽是石子路,但能够通汽车,能够骑行自行车,不时有军车拖着大炮和人民子弟兵路过家门口。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经济快速发展,村民仓里有余粮、手里有余钱,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村民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现在,每每与留守振兴家乡的亲戚、朋友、同学相聚时,均能感受到大家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因此,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道路!

(二)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越是深入学习党史,越是好奇,是什么样的“神力”,让一个1921年成立的政党,一支1927年创建的军队,在20多年的时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把一个占有天时地利和全国最优质资源且得到国外援助的执政党打得节节败退,最后灰飞烟灭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除了研读了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之外,还研读了毛泽东同志写于1928年10月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书。学习中,深深地折服于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智慧:不仅认识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规律,而且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走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得益于他一生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同时写下了大量的系统而深刻的文章。学史中,我一直思考蒋介石为什么干不过毛泽东,国民党为什么干不过共产党?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拥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最高理论指导体系。发展时期,我们拥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国的最高理论指导体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拥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贯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中华魂;其具有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指引我们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引中国人民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创造更加伟大的传奇。

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更加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更深刻地领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所在。

(三)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重重考验:我国1988年价格闯关未成,1989年政治风波,以及后来的税制风波,“三角债”问题,国企亏损突出问题,世纪之交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李登辉“两国论”出笼等等不利问题或形势,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严峻的考验;而在同一时期,柏林墙倒塌(1989年5月)、苏联解体(1991年9月),全球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逐渐减少等;因此,西方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维持不了多久。然而,经历了解放后的阵痛和改革开放短暂的阵痛之后,中国社会主义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一路高歌猛进。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法国《世界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新的社会契约》的文章指出:“每一次中国出现危机,都会有共产党垮台的预言。垮台论的预言家没有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反思让其表现出全球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可塑性。他们所具有的快速调整、自我批评以及不断考察国外有效模式等灵活方式,不但巩固了其政治基础,而且还具有与民众达成一种新的社会契约的能力。这种契约基于经济效率和爱国主义两根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四)通过学党史,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扎实之根脉、醇厚之积淀,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挺过来、走过来了,依靠的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而近代的中华民族趋于崩溃的边缘,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一败再败;自晚清至民国,国已不国,国力衰弱至极,风气败坏、士气低迷,人心涣散,中国沦为一盘散沙。中华民族以灾难为土壤,等待一颗光明的种子。共产党是苍穹之上的星光,是大地深处的岩浆,势可燎原,照彻未来。越曲折,越奔流;越苦难,越辉煌;从失败走向胜利,以智勇缔造了奇迹。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的火种撒向了中华大地,给千年沉睡的民族肌体注入了全新的激情、全新的尊严、全新的血性,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成为民族的肌体内的全新元素,使中华民族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历史传承中来、从革命奋斗中来、从改革创新中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整体的自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西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的被动转化为完全主动,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并把从革命中和改革创新中提炼出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向中国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给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提供中国方案。

三、行

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融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如何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作为分管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校企合作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必须思考和肩负的责任担当,必须把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如下:

(一)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深入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等,让我们更好更深刻地领悟——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以数据说话,如何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等等,落实落地则是开展好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调研;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三教”改革,做好资源库建设等,让更多学生受益、让学生受益更多,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如何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1.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于深入调查研究——师生需求、二级教学单位需求、专业发展需求,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2.通过深入系统学习党史,系统思考问题,让我认识更加到位,更加能够精准把握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精准解读和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同时通过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专题论文或心得体会,既拓展了知识范围,更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认识,亦提升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理论水平。

(三)如何融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史增“信”,让我们更坚定了“四个自信”,更清楚地看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正是这个发达的、齐全的、完善的工业体系,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确保我们2020年顺利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战阻击战。《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统计,44%的中国大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工程学,美国的数据是16%,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因此,未来的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才,最多的工程师,这个数字确保了我国的制造业占绝对的优势地位,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层。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正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大量的工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深入学习、领悟并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史增信坚定信仰信念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 副校长  李慎鹏

2021年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个人的理解,学史增信就是要从我们内心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就是我们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要求。下面我就如何把握“学史增信”的内涵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请同志们批评。

我认为,不管是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一个团队、集体乃至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自信心都表现为一种基于自身禀赋、条件、基础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放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的自信,就是基于我们党100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事实,是在我们学习党的历史过程中既能够亲身体会又要牢牢把握的。

一是要好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回望自1840年以来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纵观近现代我们民族的救亡图存历程,一代一代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实践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变革、发展道路。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戌维新、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等等,但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国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最佳时机。这些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征途中,必须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的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要好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回顾党的100年历史,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多次理论的飞跃,发展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指导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我们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建设发展史,都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共和国历史和改革开放史,无疑要好好的把握这一理论,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理论自信。

三是要好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都及时的把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事实也不断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系统完善、合理科学、运行规范、效果显著,是其他制度不可比拟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学习党史,做到学史增信,就必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做到既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的制度优势,又要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能力,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要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关系到我们的国运兴衰、民族浮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了具有五千多年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我们学习党史,要做到学史增信,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大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风,坚决抵制崇洋媚外,更好地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对于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做到学史增信,还必须立足自身岗位,在立德树人中真正做到四个自信,要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他们认真学习、透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可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和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在正确的指导下探索人生发展的正确轨迹,成长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学史增信跟党走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 副校长  刘玉方

2021年4月25日)

 

 

根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安排,结合我个人近段时间对党史的学习研读情况,现就围绕“学史增信”这一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学史增信,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先驱者上下求索、英勇奋斗,但始终未能找到一条拯救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使中国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对”的理论;是维护人民利益并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己任,是“好”理论;是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并不断自我革新完善且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是“行”的理论。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只有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更大程度实现好、维护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

二、学史增信,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和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史来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后,中国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如中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中国的很多领域的技术领先世界等,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成果,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被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充分证明的科学道路,需要我们继续坚定和坚持走下去的道路,才能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学史增信,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让我们充分弄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这些基本道理。这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了比以往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四、学史增信,增强了对学校未来发展承诺的信守

习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高职院校,应积极扛起责任,以习总书记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办学定位为方向,以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最新指示为要求,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工程”“六个校园”为阶段目标,努力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谋求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方案等,不断从党史中找答案、找方案、找路径,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加完善的办学条件,使培养的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找到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坐标,展现工程职院学子在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

 

准确把握“学史增信”内涵 坚守信仰

坚持信念  坚定信心

——在学史增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 组织人事处处长  谭小宝

2021年4月25日)

 

 

依照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此次专题研讨“学史增信”,下面谈谈个人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学史增信”的意义

“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人民日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这是硝烟战火的淬炼;“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万里长征的丈量;“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学史增信”就是要我们增强共产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二、准确把握“学史增信”的内涵

(一)学习党史增强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即是人的信任所在;与信任不同,信仰同时是人价值的所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是值得“信任”的理论,也是共产主义者的价值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我们要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学习党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信念就是认为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最近,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任何势力都没有资格否定其他国家选择的道路,任何国家也不会按照别人的好恶来改造自己的制度。归根到底,制度和道路是对还是错,还是要由本国人民来判断来决定。我们从不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输出意识形态,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而是主张各国都走符合自身国情和民众需要的发展道路,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民主不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文明,这个世界就会失去了生机,没有了活力。”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深刻认识“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怎么样,人民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有说服力。

(三)学习党史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信心是指对行为成功及其相应事物的发展演化预期的信任程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虽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仍总体于我有利,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四)学习党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

信赖就是信任和依赖。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逐步从一个50多人组成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被“80后”、“90后”喻为最伟大的创业团队。我搜索了相关资料,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与21个国家的军队有作战:1931年开始与抗日作战;1949年渡江战役与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作战;1951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成立了由16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包括:比利时、土耳其、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塞俄比亚、新西兰、哥伦比亚、希腊、菲律宾、荷兰、卢森堡、南非),开始公然侵略朝鲜半岛,中国解放军毅然抗美援朝;1953年援助越南共产党的奠边府战役对抗法国;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发起对印自卫反击;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更是与南越海军爆发西沙海战,另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1989年结束,对越自卫反击战长达10年之久;1969年,苏联边防军入侵中国的珍宝岛,中国解放军予以坚决反击。自建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与21个国家军队交手,无一例外,均取得了胜利。在国内,十年内战加上解放战争,共计14年。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长、到成熟经历了多少磨砺,战争的胜利不意味着我们“好战”,而是更加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敢于进行伟大斗争,正是有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才会走出重重难关。

改革开放后,面对着苏东剧变、洪水灾害、东南亚金融危机、非典、美国金融危机等考验;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的深刻变化、抗疫斗争等新考验,都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一个有一个的成功,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努力践行“学史增信”的要求

“学史增信”就是要用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

(一)拳拳服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坚守信仰不是挂在嘴上说说,重要看言行。我所思考的树立正确“三观”,其实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世界观最简单的一点就看是不是坚持唯物主义(进庙烧香了没?车上放不放菩萨?身上戴不戴护身符?……);人生观最简单就看是不是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遇事是不是受得了打击?听到不好的言论就怒火三丈?……);价值观最简单就看是不是善良本分(知道什么是美丑?能不能明辨是非?……)。近来看毛泽东延安处理打雷的事、周恩来到西藏调研的有关故事,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二)默默奉献率先垂范,坚持信念

我认为对与中国共产党员来说,坚持信念的过程就是付出和奉献的过程。学校党委提出了“六个校园”和“六大工程”以及“对标特高校,挺进前十强”的目标任务,转隶省自然资源厅主管后,学院现在面临着自2002年升格以来的重大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要抓住学校发展战略机遇期,唯有两点:一是要党员和干部默默奉献率先垂范,只有做好的自己事,我想省厅只会支持更多;二是要“全校一盘棋”,省厅支持我们,我们也要义无反顾地支持省厅,增进互信,加强交流,其实就是要让省厅放心、安心、舒心。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机遇。

(三)孜孜以求认真工作,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需要全民族添砖加瓦的过程。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党领导我们走复兴之路,需要我们从基层抓好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都要认真,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敬业是一种使命情结,没有态度肯定谈不上情结。现在组织人事工作中面临诸多新的政策、群众期盼也高,组织人事工作人员普遍感觉责任大、业务量大、精神压力大,政策多、要求多、委屈也多。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做好有关工作,也期盼“全校一盘棋”各单位之间多一些鼓励包容、少一些责备求全,多一些支持帮助、少一些推诿搪塞,多一些理解感恩、少一些牢骚烦恼;多一些春暖花开、多一些快乐常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的告诉发展都离不开我们的孜孜以求,认真工作。

 

 

 

 

 

 

 

 

“历史之光”点亮“信仰之路”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  吴尚忠  

2021年4月25日)

    

    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壮美华章,处处蕴含着增强信仰坚定性的理论之魂、增强信念自觉性的爱党之心、增强信心实践性的奋进之力。下面,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党史学习,谈三点体会:

一、在重温历史中汲取理论之魂,增强信仰的坚定性

信仰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信仰信念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信仰的坚定更不能流于口头上的轻言表态,而要建立在理论上的深厚积淀和思想上的深刻领悟。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文献资料,深刻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通过深入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刻领悟从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防控中引领人类摆脱生存危机、从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中引领世界存在方式变革、从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与合作中澄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切实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我们学校事业发展统一起来,坚定“四个自信”,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光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更加璀璨夺目。

二、在回望来路中涵养爱党之心,增强信念的自觉性

觉悟是内心笃定的信念,是荡气回肠的信条。郭沫若曾说过,“一个人最怕是不自觉,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内心对信念的觉悟,不会一日形成,需要通过深学力行、久久为功来厚积觉悟的能量,夯实觉悟的源泉。一百年来,我们共产党人努力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救国”,用了28年的时间建立新中国;二是“兴国”,用了29年的实践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强国”,到今天已用了43年的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百年的风雨兼程,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党始终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一百年的顽强拼搏,从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农业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制造国,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超过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到7亿多人快速摆脱贫困……我们党开拓进取,引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茫走向自强。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一部百年党史,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用理想之光,点亮信念之灯”的历史;一部百年党史,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用信念之灯,照亮前行之路”的历史;一部百年党史,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在回望来路中我涵养了爱党之心,自觉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在传承基因中启迪奋进之思,增强信心的实践性

从百年党史中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信心。道路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通过党史学习,我进一步坚信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建党到建国28年里,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建设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从任人欺负到“站起来”做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党史学习,我进一步坚信了“只有改革开发才能发展中国”。40多年的时间里,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从 “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通过党史学习,我进一步坚信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通过学习党史,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汲取“咬定青山,立根岩缝”的奉献精神,在党史学习中融于魂、践于行,汲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精神,在党史学习中先学一部、多学一点,汲取“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努力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支持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动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