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班第三期:学史明理专题研讨资料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史学习教育

中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1年4月8  

 

 

 

 

 

 

 

01、龚声武同志:学史明理 以理育人 PAGEREF _Toc23053 h 1

02、陈建军同志: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 PAGEREF _Toc5224 h 9

03、李武初同志:学史明理,把握规律方向 PAGEREF _Toc20800 h 17

04、柒文英同志:“学史明理” 保持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态度 PAGEREF _Toc25777 h 22

05、吴铁平同志: 群众路线是我党传家宝 PAGEREF _Toc25442 h 26

06、张国辉同志:学习党史求真理,悟原理 PAGEREF _Toc14193 h 33

07、玉小冰同志:学史明理,汲取奋进的力量. PAGEREF _Toc6480 h 37

08、李慎鹏同志:学史明理:以人民为中心. PAGEREF _Toc11835 h 45

09、刘玉方同志: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PAGEREF _Toc469 h 49

10、谭小宝同志:学史明理: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 PAGEREF _Toc31012 h 53

11、吴尚忠同志:学史明理  读书养气 PAGEREF _Toc8175 h 56

 

 

 

 

 

 

 



 

学史明理 以理育人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书记  龚声武

2021年4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学史明理居于首位,是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学史明理”主题研讨会,下面我结合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要学而不厌,在常学常进中明了“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与实践力量,是党员干部的“活教材”。学史明理,就是要明晰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道理、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我们要认真学好党史,要学而不厌、常学常新,准确把握其中所道之“理”,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细品真理的甜味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养分。

一是学习党史,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真理”。国共产党为什么?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我们党有一系列优秀特质,这些优秀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远大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有科学理论引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有选贤任能机制。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强调党的先锋队性质,对发展党员有着严格要求。我们党在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方面已经树立一系列科学理念、形成一整套制度机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重视台阶、政绩、多岗位锻炼,坚持干部进党校学习等等,这样一系列理念、原则、制度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得到其他政党越来越多的认可。

——有严明纪律规矩。政党作为政治组织,一般都有章程,都有纪律规矩,但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有着严明纪律规矩的政党,世所罕见。我们党一贯重视纪律规矩,不仅有着健全的纪律规矩,还能严格执行纪律规矩。

——有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领导社会革命,还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使我们党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机制,确保党自身出了问题能坚决主动予以纠正。

——有强大领导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正是依靠诸多优秀特质,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住了各种风浪考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是学习党史,要“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之“真理”。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和功能,使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主要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发展性等四个本质特征。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是为人民谋福利的理论。再次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是指导人民改造世界的理论。最后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百年党史是党一心为民的奋斗史,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铸就辉煌伟业。正如毛主席所说:“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三是学习党史,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之“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渴盼和实践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其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好在其显著提高了综合国力,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好在其开创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要学深悟透,在真学真信中领会“理论”

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理论创新史。学史明理就要从党的理论探索史中,明晰党的思想理论发展脉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要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按照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要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结合实际学,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把握规律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把学习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与学习工程职院的校史贯通起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遇,探究历史规律,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更加主动地办好自己的事情。

三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党史观”,为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要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分析看待党从成立到现在过程中所有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会议等,站在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情景中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判,坚决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实态度。要把正确对待党史的科学态度和鲜明立场、把党史的基本结论和党的创新成果变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强大思想武器,对社会上和境内外通过各种方式肆意歪曲我们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混淆历史是非的言行,有理有据地予以澄清,勇于发声、敢于亮剑。

三、要学以致用,在笃定笃行中坚定“理想”

深信笃行,方能瞻高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作为高校的党员,就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中明了的“真理”、领会的“理论”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和使命结合起来,与我们“教育报国”的理想结合起来,以大道指引传道,以大业驱动授业,用育人育才实际成效献礼建党百年。

一是要推动党史融入思政课程。一部党史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思政课教科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思政课内容取之于这一本本教科书之中,也在这一堂堂思政课中不断创新发展。百年党史,就是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思政课百年发展史,思政课始终与党的历史一脉相承,紧密相连。新时代党史学习要始终坚持与思政课互动融合发展,党史学习要融入思政课之中,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在史论结合上讲透理论之道,在纵横比较中讲深自信之基,在赓续传统中讲活精神之源,在生动实践中讲出未来之问。

二是要推动党史融入课程思政。熠熠生辉的党史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滋养莘莘学子成长的精神养料。要挖掘并发挥每一门课程的党史教育功能,要把熠熠生辉的党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内容、推进党史学习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我们要在课程育人资源上下功夫, 在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上动脑筋,课程组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党史中的育人资源,要善于用故事阐释道理、用细节打动人心,润物无声、“融盐于水”,引导学生学习党史,学懂党史,充分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情感共鸣和内在力量,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培养学生成为知使命、有担当、爱国爱党爱校的高技能青年,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党史的浪涌接着时代的大潮,我们的脚步连着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接过精神火炬;我们要在感悟真理中强化信仰,在实践锻炼中苦练手脚,在精神塑造中提升境界,要把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智慧力量,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贡献力量,展现担当。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副书记、校 陈建军

2021年4月8日)

 

    按照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对照“学史明理”专题研讨相关要求,现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感悟,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目标看似独立,却又相互贯通,唯有明理,方能增信,继而崇德,再而力行。其中明理是基础,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明理到底是明何理?明理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四个深刻领悟,既凝结着总书记对百年党史中蕴含规律的深邃思考,又是针对学史明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我们学好用好党史的根本遵循。

    一、从百年党史中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能得到启迪、得到定力。”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因此,从百年党史中把握党的独特优势,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找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继续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些独特优势,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的指导,从未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经受住了各种风险考验,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之路。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在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并一以贯之地为人民谋幸福。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领导核心,关键在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无论是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陈树湘、方志敏、董存瑞等无数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抛洒热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都是最不怕牺牲,时刻冲锋在前,始终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为人民谋解放谋发展谋幸福的奋斗史。

三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在于始终具备自我革新的强大基因。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进中培育的自我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政治品质和精神本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再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当前全面深入从严治党,我们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的历史关头,总是以无比坚韧的意志,无比强大的勇气,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完成历史使命,永葆生机活力。这既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机制的强大力量,也显示出了我们党不断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成为世界上强大政党的决心与能力。

    二、从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它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犹如一轮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源自于科学属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因而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演进历史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源自于服务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为人民探求自身自由解放的道路和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奋斗方向。它不是为某个集团或阶级代言的“私器”,而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公器”,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历史进步方向。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占据理论最高峰和道义制高点的真正原因。

三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源自于指导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辛历程;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迈向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三、从民族复兴中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趋势、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伟业,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展现出光辉的前景。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强盛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实践已经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幸福之路。过上富裕美满的幸福生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圆梦之路,奋斗之路,幸福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逐梦之路无坦途,破浪前行须奋进。把学史明理放在党史教育的首要位置,就是要通过学史明理,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学史明理站位人民立场;就是要通过学史明理,把稳改革方向;当前,正处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湖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聚焦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认真查找差距,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史明理:把握规律,做到四个“深刻领悟”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李武初

2021年4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一、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靠实际行动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因而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始终能够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回顾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我们党也在主动推进自我革命。执政近百年,中国共产党既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又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并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持续用力。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保持本色初心,成为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开放性的理论特质,作为科学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能够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发展的真理。作为实践的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人民的主义,马克思主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强调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发展开放的主义,马克思主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解答时代之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这一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的时代力量,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二、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决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基础。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力量才能够把14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前进。

三、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百年巨变的成功密钥;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对新时代进一步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至关紧要;当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着力从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学史明理,增强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新的实践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四、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基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学史明理,要坚持把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逻辑统一起来,坚持把党史学习、理论学习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切实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绘制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蓝图,助力“对标特高校,挺进前十强”战略目标的实现。

 

 

 

 

 

 

 

 

 

 

 

 

 

 

 

 

 

 

 

 

 

 

 

 

 

 

 

 

“学史明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态度

   ——研读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柒文英

2021年4月8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只知背诵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若干词句的人,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的画像。毛泽东同志当时一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不行。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人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着伟大领袖当年所描述的“画像”的样子。下面我就一一来对照。详细的画像内容其一是“不注意研究现状”。文中说到:没有对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军事、纪检、文化的任何一方面做过系统的周密的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着眼睛捉麻雀”,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工作中,大多数其实很容易从自己的主观的愿望出发,或者说对具体的情况没有深入的、广泛的调研,满足于为了调研而调研,调研的人和事针对性不强,甚至调研的基调已定,调研为结论服务走走过场而已,也有已经有明确地目的,用调研去完成结论的调研,最后形成的自己形式上满意的结果,实质对解决现状问题没有多大推动的。这种现象尤其在学校的项目调研中存在。在80年前的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了,这种作风,害了自己,害了别人,更害了革命。时至今天,多少还依然还存在着调研不实不细不全的现象,不但危害自己,危害别人,更是危害事业。我们要在学习党史中更加明确这个道理,不做好调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做不好事情的。

画像内容其二指“不注重研究历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实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多,详读原著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何与自己具体工作结合思考不深入。对中国5000年的历史系统学习也不细,对中国近代史凭兴趣的进行研学,但记住并不多。今天我们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士崇德、学史力行。目的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更加明确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对照历史,明白自己的责任这个道理。

画像内容其三有“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内容中强调: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用。不是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要学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研究现状和历史,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当时具体现象存在着“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现在我们的教育,教职业院校的老师不研究自己职院学校的学生特点,教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的自己并不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身在职业院校并不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的现象是否依稀存在呢,答案是明确的。还是存在着“有些时候用一些零星的捡来的的知识来杜撰出所谓的文章“。这是这类人经历了80年的还不曾改变,几分相识的感觉。骨子里的陋习通过比较更加的看得清楚。

毛主席还讲到: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把这幅对子记下来,贴在自己房子里。每天我们面对这幅对子,会知道我们更需要树立客观主义的态度去工作 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该从客观存在着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所以,我们干好工作就必须详细的拥有资料,再加以综合分析,不是单凭热情,不能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不能“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教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我们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了解决问题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失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这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搜集资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详细可行的调查研究计划。如针对自己的工作,建立好工作团队,针对目前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纪检创始到纪检的继承、发展,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方针,深入调研,针对问题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稳定的,有效的,可推广性制度和程序,做一个岗位,留下一个岗位的亮点,这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要求吗?

学史明理。保持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应有的态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传家宝”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副校长 吴铁平

2021年4月8日)

 

4月1日上午,学校党委召开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第一次专题会议》。会上龚声武书记就建党百年之际,学校开展党史学习作了专题发言。在他发言之时,电影《半条棉被》的场景再次在我脑海中呈现,当晚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又一次观看,细细领会每一细节。

这个故事发生的起点是1934年,讲述完整的时间1991年,跨时57年,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共六个时期;主线是被子,由一条、半条、再到一条,数量由完整到各半再到完整,由旧到新;人物由徐解秀夫妇2人与女红军3人,再到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实则是群众与党两个层面一家亲的关系;最后道出主题: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

正是有这样一个好人,支撑着徐解秀老人每年11月7日总要走到与他们分别的山脚下的桥头,盼着能再看到丈夫和那3位红军姑娘的身影;正是有这样一个好人,帮助着徐解秀老人靠自己的双手,勤劳生活、奉献社会,活到了91岁高龄;正是有这样一个好人,使徐解秀临终留下家训,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这个好人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人,所以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信共产党、拥戴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强调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从一大到七大,都对群众路线作了重要论述和不断探索。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明确地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从而建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密切联系群众就作为党的传家宝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党的十四大还把群众路线有关内容写入了党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都对密切联系群众作了精辟论述,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高度重视群众路线,他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由此可见,群众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没有改变!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需要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挑起担子,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守初心、担使命。

密切联系群众,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活动等,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但也要看到,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认真、不彻底,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认识不到位、行动跟不上。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首先要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子、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谈心,零距离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拜人民为师,在向能者请教、向智者问策中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艺术。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重在撸起袖子、挑起担子,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抓住一个“干”字,紧盯一个“实”字,从细节处入手,从小事情做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学校办学的基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4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改革发展为人民群众造福,丰富和发展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创造和积累了新的经验。作为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半条被子”故事是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初心使命的朴素表达,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这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

在这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回顾党的奋斗、发展和辉煌历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是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永远跟着共产党,中国这艘巨轮才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也才能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党史求真理,悟原理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国辉

2021年4月8日)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勉励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学习是一门必修课,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认真研读厚重的中国近代史、百年党的发展史,认真思考中华民族近几百年的抗争史、屈辱史、发展史,让我们明白许多的道理,更加坚定我们未来的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前段时间重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书中详述自清朝立国起到21世纪40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巨变,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袁世凯,从孙中山到蒋介石,多少仁人志士,多少主义主张想救中国于是水火之中,想把我们的国家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从外国列强的压迫中挽救出来,结果均一一失败,可以说是一百多年的失败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从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伟大复兴,今天中华民族重回世界舞台中央。这样的历史事实雄辩的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学史明理需常思常学,常学常新,“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在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认真研读百年党史,我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兴党兴国,不讲实事求是就要忘党忘国。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纵观党史,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好,什么时候没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走入低谷、失败。因为共产国际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指挥下,不顾当时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教条,死打硬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们党紧紧依靠工农群众,团结小资产阶级,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权。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因此我们党解决了发展面临的困难,我们实现了富起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翻开百年党史,我们党的事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一次次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数百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小木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成就是亿万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演出来的。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牢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自觉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永远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我们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才能实现。

                                                                                                                                                                                                                                                                                                                                                                                                                                                                                                                                                                                                                                                                                                                                                             

 

 

 

 

 

 

 

 

 

 

 

 

 

 

 

 

 

 

学史明理,汲取奋进的力量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副校长 玉小冰

2021年4月8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学习教育第一阶段“学史明理”,深入学习历史,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从党浴血荣光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现结合自身的工作,谈个人感悟。

一、学什么

1841年1月27日,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28艘,军队1.5万人,迫使大清帝国以大声说“不”开始,以屈辱称“是”结束。最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赔款白银2100万两。

1860年9月12日,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约2.5万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咸丰皇帝在一年零四个月后不得不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更大面积的国土和赔偿更多的白银,150年间用无数能工巧匠的辛苦血汗建造起来的圆明圆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付之一炬。

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最终演变成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英、俄、德、法、美、奥、意、日、荷、比、西共十一国宣战。慷慨激昂的宣战书最后却演变成了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白银,而且从天津海口至北京中枢的通道全部被外人控制,国家防御名存实亡。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的军队人数,日军最多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地利军队58人,意大利军队53人,还有7000德军在海上未赶上,外敌满打满算18811人;而当时京畿一带清军十五六万人,义和团兵力五六十万人,八国联军用了10天即攻陷北京。

从此,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摆脱衰亡,中国近代以来,无尽探索,历尽各种选择,不断尝试又不断以失败告终。

康梁“戊戌变法”把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以失败告终。1911年辛亥革命后诞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国家——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的灾难依然没有结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生灵涂炭。1931年,日本关东军1.9万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军19万人,两天丢了奉天,一个多星期丢了辽宁,两个多月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华北驻屯军最高统计8400人,宋哲元部二十九军10万人,结果一个月内华北沦陷。当时的中国衰弱至极,一击即垮!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了。从1921年成立的最初只有50多人,却在20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从1927年建立第一支人民军队,到后来曾经仅剩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百万雄师过大江。一路走来,历尽了艰难险阻、浴血奋战,创造出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光荣奇迹,谱写下了宏伟壮丽、光辉灿烂的诗篇。

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终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跨过鸭绿江,出兵朝鲜战场,让中华民族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年均实际增速达9.5%,GDP总量占全球比重达16%,相当于美国的66%;中国经济总量从不到4000亿增长至90万亿,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以美元现价计价,1978年中国GDP为1495亿美元,2018年为13.6万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1.9%。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8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亿,达到美国的70%。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总量有望在2028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回顾来时的路,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学史明理,越是深入学习,越令人热血沸腾,越是思想认识更深刻、理想信念更坚定、目标方向更明确。红色革命故事,感人至深,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亦更具有自豪感和幸福感,更坚定地肩负立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二、明什么

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被看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从来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亦不是一条开满鲜花、铺满红毯的道路。一路走来,我们依靠的是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革命气魄和奋斗精神。

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百年党史,学懂弄通党史中的道理、原理和规律,更加自觉做到增信、崇德、力行。

通过党史教育学习,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站在人民一边,这是其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以人民为中心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1939年2月,毛泽东首次在党内提出为人民服务,1944年发表《为人民服务》,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使之成为全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鲜明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近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飞速发展。

通过党史教育学习,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上下一心,把中国从落后挨打的贫穷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负责任的大国,把中国人民的向往从追求温饱、实现小康转变为追求更加富裕、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把从全国党员不足50人的小党弱党发展为拥有超过9000万党员的大党强党。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理论强党的自觉,有严明的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有选贤任能的机制,有强大的领导能力,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通过党史教育学习,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造福于最广人民群众。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生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2020年,抗疫总体战阻击战的胜利以及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一系列非凡成就,更是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怎么做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五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推进“三全”育人往深、往实里走。具体做到:

一是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起承担好育人责任。书记、校长亲自人才培养工作。现有在办的31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学校党委会议严格审议,严格遵照教育部、教育厅文件要求,完全符合上级文件刚性指标不踩红线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和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学校“三全育人”改革试点精髓融于课程、融于课堂、融于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课证融通、能力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二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现有的所有专业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自2020年起三年内立项建设5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目前已立项启动建设40门示范课),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自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同时,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把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把“泥土精神”、“大地情怀”融入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建设;全体师生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共同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提高。

 

 

 

 

 

 

 

 

 

 

学史明理:以人民为中心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慎鹏

2021年4月8日)

 

按照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下面我就“学史明理”做一个研讨发言,请同志们批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丰富的营养剂。为什么要学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为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底气,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根据党中央要求,第一次专题学习要紧密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学深悟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等十六个方面的基本道理。今天,我想结合实际,谈谈我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两方面基本道理的理解。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一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我们知道我们党依靠、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共享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既是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寻求的是发展“最大公约数”,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消除贫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干,没有发言权,无半点马克思主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00年来,我们党主动适应世情国情发展变化,在实践中摸索,在总结中提升,推动理念、思路、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我们党 100 年的光辉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次伟大理论飞跃,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和推动伟大实践。这些伟大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国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我们既可以从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为我们学校的发展提供指导。

当前,我校正处于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在2019年从“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重大论断。可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自我校转隶到省自然资源厅,省厅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与我校全方位的关心支持,校第三次党代会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做出了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六个校园”的战略安排,这些都是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当然,我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基础办学条件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发展活力不足等短板。要抓住这些重大机遇,尽快的补足短板,我们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坚持学生成长成才、教职工发展提升为出发点,找准差距精准发力,转变思维观念、理顺内部管理,做大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公约数,在对标特高校挺进前十强、专业升本上迈出坚定步伐。

基于此,个人就十四五学校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成熟建议:一是要着眼于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坚定不移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及其落地实施;二是要着眼于服务学生服务广大教师,大刀阔斧实施行政后勤服务体系构建,真正在全校树立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三是着眼于对标特高校挺进前十强及专业升本目标,对标对表找准差距与不足,制定精准发力的实施方案,严格考核与奖惩,以实干促发展;四是着眼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面导向,优化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主管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全校上下营造起你追我赶、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的上进氛围;五是着眼于补足短板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学校扩建校区建设及现有校区提质改造。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玉方

2021年4月8日)

 

根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安排,结合近段时间对《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的学习研读,现就围绕“学史明理”这一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和认识。

一、学史明理,明的是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方面的总要求中,学史明理是基础,是实现其他要求的根基学史明理重在通过党史学习,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这些基本道理,并弄清楚其所以然背后的真理,把稳思想之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纵观历史,注目今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其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始终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 就在于其指导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保障人民利益的理论,以建立人人平等、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是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并不断自我完善发展的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在于其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深厚的历史必然发展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由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组成的统一发展支撑体系,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创造了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二、学史明理,学的是智慧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当前,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为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丰厚养分和智慧的力量因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我党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先辈们坚定的信仰信念,传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学会如何坚守初心使命、学会如何坚定信仰信念、学会如何践行党的宗旨、学会如何树牢群众观点,学会如何勇担责任使命,学会如何造福人民,学会如何增强政治责任等,同时,要学会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去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谋求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方案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履好职,尽好责,做好本职工作,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学史明理,担的是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智商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其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的强弱不仅关乎其个人成长成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四为”意识的大学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特别是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围猎,我们只有不断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才能使其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必须积极行动起来,要将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的培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让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在大学生心中扎根,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学史明理: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  谭小宝

2021年4月8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全国上下在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在党员中也开展了相关的专题学习,党委班子成员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这里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在湖南大学作党史学习教育讲课时,特别提出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这就是要求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学史明理”,个人认为最重要知道明什么“理”?

第一,要明“我们从哪里来”,即“我是谁”的问题。这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了解党从幼年到壮大发展的过程。学党史中,让我明白“四个道理”:一是党是应势而生。我更深刻地明白党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的灿烂一笔。二是党是为民而生。想起鲁迅笔下的中国民众生存状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将百姓带出水深火热之中。三是党是为民族而生。我更深刻地明白党是诞生于民族危难之时,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扶植势力,肆意妄为,只有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四是党员要引领发展。党员从群众中来,还要到群众中去,要明确身份、示范带头,起到引领作用。

第二,要明“我们往哪里去”, 即“为了谁”的问题。党从发展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有着清晰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崇高伟大的目标。在马克思主义论述的共产主义特征中,主要体现主体“人”在客观世界中的特点,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按需分配、阶级及国家的消亡等,这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因此党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人民,这在党的宗旨中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三,要明“我们该怎么走”,即“依靠谁”的问题。

当目标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解决工作方法的问题。在淮海战役中,我军参战兵力只有60万人,而支援我军作战的老百姓多达543万人,相当于1个解放军战士背后就有9个老百姓在支前。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充分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实践再次证明:没有哪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哪一种力量,比军民团结更强大。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坚强的靠山,永远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除以上体会,站在湖南发展的角度,我认为还要明白:把湖南百年沧桑巨变放到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去全面理解,特别是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作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重要指示,如何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实施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综上,党的光辉历史蕴含着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我们要从党史学习中求真理、悟原理,切实增强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从党史学习中悟初心、明使命,奋力投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从党史学习中循规律、察大势,牢牢把握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主动;从党史学习中鉴得失、知未来,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党史学习中固根基、铸灵魂,不断提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

 

 

 

 

 

 

学史明理  读书养气

——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  吴尚忠

2021年4月8日)

 

各位领导:

借此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的机会,我向大家汇报我学习党史的体会和收获——八个字,即学史明理,读书养气。我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1.在学史中求真理,以养教书育人的“底气”。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是文化人,文化的要义就是要以文化人。要想真正拥有文化,读历史书籍是必由之路;我是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读党史本来就是我的必修课;做党史文化的传经者、马克思主义的布道者,是我们这个专业的不懈追求。对我而言,“跟历史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党史,在学史中求真理,就像在向自己的饭碗里加菜一样。党史中有很多马克思主义真理,每一次从党史中求到马克思主义真理,我就觉得自己的专业多了一点底气,多了一份信心。我一直在上思政课,得出一个体会,上思政课,如果不熟悉党史,这样的思政课堂就会没有血肉;如果不讲共产党人的故事,这样的思政课堂就会失去魅力。

2.在学史中悟道理,以养砥砺前行的“勇气”。“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党史是我的专业所需、工作所要、岗位所迫。我觉得,学党史的过程就是一次悟道的过程,看之素然无色,品之却齿颊留香,引人入胜。在读党史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新认识,比如感悟了“党史学习有深度,学史悟道才会有厚度”,理解了毛主席所说的“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历史”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历史中寻找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党史学习中,我读到了毛主席“只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私,读到了任弼时同志“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多,三怕多用钱”的奉献,读到了罗荣恒同志“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信条,还读到了何长工同志“甘愿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坚守,这些都给了我砥砺前进的“勇气”。

3.在学史中明事理,以养建功立业的“锐气”。读史是明事理的最好方法。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毛主席1957年11月17日访问前苏联,在莫斯科大学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认真”,就是明事理的最好方法;“认真”,就是共产党人的“锐气”,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所在,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更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组织成员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今天,我们开展工作,要想建功立业,就需要有“认真”的锐气,就需要通过一丝不苟来体现认真,就需要通过精益求精来体现认真,就需要通过较真碰硬来体现认真,从而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把难事办成。

4.在学史中寻情理,以养平凡生活的“生气”。“古代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中国文化偏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理。在学党史的过程中,我也读到两个细节,印象很深:一个是与毛主席有关。毛主席从韶山出去投身革命,南征北战,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新中国成立后,他对家乡和父老乡亲充满了思念之情,仅20世纪50年代,他写给亲朋故旧和父老乡亲的信就达100余封。这些书信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每封信都饱含了他对故土的一片赤子之心和深爱之情。一个是与周总理有关。1934年8月28日,陈毅在兴国老营盘指挥作战时不幸大腿中弹负重伤,时任省委主要负责人的彭雪枫、李富春急电中革军委,报告了陈毅负伤的情况。周总理实在是太忙了,可是当他想到陈毅同志的大腿中尚留有敌人的弹片,当即骑上战马,直奔红色医院而去。这太出陈毅的所料了,紧紧地握住总理的双手,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总理对陈毅说,“你是将军,又是诗人,此时此刻,你一定是想起了这两句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周总理引用两句古诗道出了他与陈毅的全部情谊。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跟他在生活中讲情理、讲情谊是分不开的。看到这两个历史细节,我很受教育,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生活中讲情理、讲情谊、讲情义,我们的生活就会勃勃生气、朝气蓬勃。

 

 

 

 

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